close



   孫老太太紀念
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廿六日

◎孫老太太九十大壽

 

bcfbabafa005f9215ecf08dc56cbca8d       石鼓 

    位於江蘇外婆本家祖宅的大門前有石鼓──這是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的,但並不確知石鼓究竟是什麼。 

  「縣太爺在我們家大門口打鼓!」這是外婆笑談樂道的事。

 

  外婆的(曾)祖父當年是京城裡的考試官,因此,在禮數上凡金榜題名的學子,都會師承在他門下。外婆的(曾)祖父原應是仕途無礙,但他和陶淵明一樣,不堪折腰,辭官返回故里,安渡餘年。在他晚年過逝的時候,從各地趕來弔唁的門生卻是絡繹於途。祭典那天,當地的縣太爺可就沒以往那麼神氣了。因為他的官位最小排在最後面,只能守在大門口迎送官員們陸續來去。大門口原有擊鼓通報來客的信差,縣太爺大概是等的有些焦燥,乾脆自己掄起鼓槌,擊鼓報信。  

 

  我小時聽外婆說這些往事,一直以為縣太爺打的就是大門口的石鼓,等到後來看到一些歷史照片,才知道石鼓是砌在大門外兩側的石質豎鼓,像大門左右兩邊氣派的扶手。通常我們在電影古裝片中,經常看到的是大門兩邊的石獅子,卻似乎較少看到石鼓。

 

  「外婆家的大門前為什麼是石鼓,而不是石獅子呢?」我有些納悶的問母親。 

  「石獅子是皇親國戚王爺家才有的,石鼓是有功名與功績的人家才有的,這些都要皇帝允准,不是隨便可以建置的,六合縣好像也只有外婆一家有石鼓。」

 

  外婆本家姓賀,是江蘇六合縣三百年的世家;門楣上高懸著「進士第」,大門前寛闊的台階上,豎著兩座高顯的石鼓。在石鼓後面層層庭院的深閨裡,正是外婆生長的地方,她守著舊禮教和姐妹們一起長大。她們鮮少跨出大門,所以那石鼓的風貎,也只偶而見之;但這家族傳承的表徵,卻是深記在她心底不忘。終於到了外婆出閣的時候,是嫁到同縣的孫姓望族。那天,張燈結彩,披霞鳳冠,大紅花驕抬出高高的門坎,石鼓兩旁相送。日後省親,石鼓款款相迎。

 

  倒是抗戰前有段時候,因外公、舅舅在外地;外婆就帶著年幼的母親,住回娘家祖宅。那時母親大約四、五歲光景,除了在庭院中玩耍,還可以到大門口流連。民國十幾廿中年間,民主風氣已開,加上母親是家中最小最得寵的,那對高過她頭頂的莊嚴石鼓,就常成為她遊戲的場所。剛開始是大人把她抱上石鼓,坐在石鼓托背上,面頰還可以貼在石鼓上,像騎馬一樣好玩。後來她就會自己一個人踩著石鼓墩爬上去玩。母親依稀還記得那圓圓鼓面上,有幾環同心圓淺紋,線條素淨簡約。而整個祖宅也都是高廳寛簷質樸的格局,有些陳舊,但氣派軒敞,不見雕琢的氣息。

 

  不久到了抗戰,泊過驚險的三峽入川,渡過八年艱辛的歲月,九死一生,倖免於難。好不容易挨到抗戰勝利,返回故里。才歇一口氣,卻內戰再起,烽火緊迫,接著又是一番去鄉背井的流離,只是這次走得更久更遠。又怎能料到這一走,回首己是百年身。

 

  在動盪歲月裡,外婆早已習慣在顛簸中安頓生活,只是逃到四川跟逃到台灣,一是大陸的內陸,一是千萬里外的島嶼,在地理上恐難分方位。午夜夢迴,常不知身在何地,鄉心茫茫,無圖索驥。看到身旁熟睡的外孫女,才又拉回現實。

 

  她微佝的身驅,在陌生時代與環境中,奮力支撑著,以照顧第三代為生活的重心。留在家鄉的前塵往事,只能在記憶深處苦苦尋覓。那石鼓是祖先留下光耀的表徴;石鼓宅居,有著父母親熟悉的身影,有著兒時成長的痕跡,在那兒出生、出閣、育兒、離合……是她根源的所在。如今,隔著時空,一切都已幽幽邈邈,流離夢外。

 

  因此,外婆常藉著不斷的講述,意想抓住過去的記憶,尋找自己定位,再傳承給下一代。在失去實體實物的年代,只有記憶是可以迭遞,精神是可以傳承。她思盼有生之年,可以帶著兒孫一起回鄉,豈知一水之隔,至終無法再見。

 

  外婆去世多年後,台灣開放大陸探親,在台親戚大都有回去探望。外婆的故居,在文革時遭到破壞,在新的建設中又被拆除;石鼓古宅,歷經滄桑,後代子孫已無緣再見。

 

  在記憶中,我首次親眼看到石鼓,是在中正紀念堂的正門與兩個側門處,其側門的石鼓的形狀較擬古制。後來知道台閩地區許多廟宇門口多設有石鼓。據載石鼓以前是有實際作用的,具「門枕石」的功能,可以穩固門面,後來才成為裝飾的陳設。

 

  中正紀念堂的石鼓與廟宇門口的石鼓,在意義上是否同屬一個文化脈絡,日後還要查考資料。但在生活中,當我經過某地,若看到石鼓,都會駐足片刻,回憶著外婆的音容笑語,與她所處的那個舊時代。

4cbbb08cb784815a0a532a51918db193    頂針與篦子

好久沒有打開那面盒子,拉開抽屜,一時間竟還找錯了地方。要找的盒子裡放著四樣物品:綻縫的紅封袋,記錄的草稿紙,還有一枚頂針和一把篦子。篦子透著灰沉沉的棕黃色,細細的齒牙折損了一兩支;頂針也生了鏽,不復記憶中的澄黃飽滿。

頂針,是從小就看到外婆使用的器具,後來在修辭學上也遇見一個「頂真」(亦稱頂針),覺得既新奇又熟悉。這兩個形式迥異的同音字,不但同音同字,意思也相仿,當初不知究竟是誰類比了誰。外婆的這枚頂針是縫棉被時使用的輔具,黃燦燦的金屬環圈,環壁寬實,上面琢滿一個個小凹點,形狀簡單莊嚴,像國王的寶戒。三、四十年前,我們所蓋的棉被幾乎都是自家手工縫釘,且要定期拆洗。拆線後,被單拿去清洗,夾層的棉花胎則晾曬在竹竿上拍打透氣。

洗被單是件苦差事,用手搓揉淨扭,極為費力,而縫被也不是件小的工程。外婆指揮著孫輩們把洗得又香又乾爽的白被單平鋪在床上或地板上,棉花胎則放在被單正中央成回字形,上方再覆以被面;被面多採用綢質緹花錦帳料,紅色、粉紅、翠綠或寶藍。按照規距,被要先從兩側縫起,再縫頭尾。先將最下層被單的外圍向上回折,包覆住被胎被面的邊緣縫釘;四個被角也要折成角線再縫,這樣被蓋起來才會密合貼適。考究的還會在棉被中間多縫一道,以確保被胎的平整。

外婆瞇著近視眼貼近被面縫釘,一面講些她那個年代做人做事道理和鄉里典故。母親也會過來幫忙,母女倆坐在地板上一人縫一邊,絮絮聊些家常。縫被多半在午後,窗外樹影緩緩搖曳,麻雀喳喳躍地覓食,又倏地一下全飛走了。每當線要穿針時,外婆就叫一聲:「陽陽,幫我穿一下針。」

針線在棉被裡穿上穿下地遊走,每一針都要穿過被裡、被胎、被面。有時下針的角度不順,針悶卡在被胎裡,發了牛脾氣不肯出來,這時外婆就用戴在手指上的頂針將它頂了過去。如同文章中的頂真,前字推後字,使文句緊湊,義脈貫穿。

幫外婆穿好了針線,我就可以溜走了,隨手拿了桌上零食,邊吃邊溜。一直溜,一直溜,一直溜,不知不覺溜到柔棉似雲,軟涼如水、海闊天空的錦帳中。乘著雲翼擁抱大氣,伸展四肢潑躍翻泳。春雲如織,夏天裡過海洋,多麼愜意開懷啊。遠遠地外婆像個巨人佝僂著身子專注著,我再一翻身又隨風翱翔去了。

縫被的日子若在秋冬,我們就可以跑到一片吹成波浪的草原上流連爬滾,大聲喊叫。草兒也沙沙作響,像又脆又香的被單。玩累了就躺下來,和表姐吃著手中的零食,漸漸地,睡意朦朧進入酣甜的夢鄉。

● ● ●

「我的篦子呢?誰看到我的篦子了?」外婆的聲音響在朦朧中,近視眼的她,又在找東西了。她瞇著眼東摸西摸,很吃力的樣子。

「在茶几上面。」有人回答。

「那個茶几?」

「這邊啦……」

「好哇!逮到你了。」

原來外婆被調皮的孫兒們惹惱了,又沒有他們跑得快,只有佯裝找篦子出其不意的逮到他們。被逮到的一面掙扎一面哇哇叫地討饒,使得家人禁不住拊掌大笑,一向嚴肅的舅舅也忍俊不住。

每天都要篦頭的外婆確實會忘了篦子放在那。篦子是類似梳子的梳頭器具,長約數寸,梳齒極為細密,多以竹材製成。篦子中間有根圓柱型脊幹,兩翼各有對稱的梳齒,就像兩把梳子背對背地靠在一起。放在桌上的篦子,以其脊幹為中軸,兩邊的梳子總是一邊高一邊低傾,像是迷你翹翹板。古早的人用篦子去頭垢,是因當時用水得之不易。不過外婆一直保留著用篦子的習慣,就像後來雖然「被套」取代了棉被的拆縫,外婆還是喜歡蓋自己手縫的被,彷彿經過一針一線手溫痕跡,才會睡得舒坦。

春冬暖陽時,外婆坐在戶外篦頭,我和表姐就會跟前跟後的嬉耍,陽光透過樹隙晃照,捕捉著我們追逐的身影。表姐和我從小就較親近,她十歲左右即帶著尚在學步的我一起玩。她則是由外婆從襁褓中拉拔大的,對於自己早逝母親的印象,大多來自外婆日夜叨念與叮嚀。日後表姐每年不忘祭拜母親;當她自己有了孫女,也同樣將之攬在懷裡,念著外婆當年教唱的兒歌。

 

時光像外婆縫被的針線,好整以暇的穿梭悠遊。外婆在九十歲生日那天,一大早起來就用篦子梳理她短而灰白的頭髮,有幾根白髮留在篦子上。她穿上紫紅袍子,鬢角別著盛開的花,喜孜孜地接受親友拜壽。

她給每位拜壽者裝著百元新鈔的紅封袋。我捨不得花掉,回家後收在抽屜裡作紀念。早年外婆和我們同住,後來才到舅舅家住,間歇還會來與我們小聚,所以家中仍留有她的衣物。後來,我們日式房屋改建公寓,要暫時搬離,外婆的東西才送回她的住處。媽媽說等到公寓蓋好後,再把外婆接來同住。

外婆一直要來看尚在施工中的公寓,大家以安全的理由沒有答應。有天她居然自己一個人歪歪跌跌的摸到工地,嚇壞了工地的人,家人也趕來,連連責怪她擅自行動。
 

那是她最後一次來到家中,不久,外婆摔倒住院。還記得她在病中沉重的呼吸聲,怎麼沒有多久,再見到她時,就這樣一動也不動了,她的眉頭鬆了,嘴角垂下了。我們不准在她面前流淚,怕外婆被親人情緒牽絆走得沉重。病床旁有張最後病情記錄的草稿,我將之摺好放入袋中,抬頭看到當年頑皮惹外婆生氣的表哥在遠處掩面哭泣。

 

數月後,來到外婆故居。那天陽光曬在身上有些灼熱,這時我才想到外婆再也曬不到這樣的太陽,真正是陰陽兩隔了。
故居中已看不到可以帶回屬於外婆的物品,所以我留存的就只有這盒子裡的頂針、篦子、百元紅封袋,以及病情最後記錄的草稿。

凝視著篦子,上面是否還找得到外婆留下的白髮?

篦子像翹翹板似的斜倚著,兩翼梳齒細密緊列,看上去十分穩固,人可以依附在上面嗎?我試了試就挨著它坐下。另一邊的梳翼喚表姐來坐,我們搖啊搖,一直可以搖到外婆橋。

那環狀的頂針,厚重燦亮,像尊貴的皇冠,戴上它!我是外婆的小公主,有無比的法力,我們的相聚不再是悲傷的結束。表姐,把篦子再用力搖,借著上揚的力量,我們能夠長高再長高,長得更高更高,高過牆頭,看到牆頭那邊的花朵正在盛開。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c0cc9a0c5aa7b296674322169b4e07c7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聽母親說,外婆有三件讓人稱道的事: 

外婆長得很好看,從未出閣前就傳訟在親友間。長圓略方的臉模子,前額飽滿,鼻子高而端正,雙眼皮,笑起來充滿喜悅,個子中等略嬌小。媽媽說,外婆長得找不出缺點,是真正的好看;除了大姨孃外,她是賀家和孫家人裡面,長得最好看的一位。 

未出閣前,外婆是出名的會綉花;她綉花不用描圖,只指甲掐出花印子即可綉出細緻華美的綉品。 

但外婆不太會做家事,菜作得很粗,女紅也不及格。嫁入孫家,她婆婆早已聽說她不會作針線,故意要考考她女紅。外婆急壞了,外公就將女紅拿出去請人代做交差。
不過她婚後以醃菜醃得香聞名親友間。據說經她手做得醃菜蘿特別香,許多親友請她去代為醃菜。 

(外婆年輕時雖不太會做女紅,但在中年以後,媳婦去世,又值抗戰,為節省家用,幫家人納鞋底做鞋子,幾個孫子的鞋子都是她做旳。) 

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〝〞 

外婆英勇的傻事蹟之一: 

外婆有五個姐妹兩個哥哥,她在總排行中是老五,在姐妹中是老三。 

外婆大姐的先生早逝,留有一遺腹女,我母親叫她扣姐姐; 

外婆二姐適王,是個財主,也是英年早逝。不過,二姨婆很能幹,很能守成積富,育有幾個子女,最小的女兒名叫王淑如,尚未出閣,二姨婆就去逝了。兄長們怕這么女分財產,便暗中計畫把她賣嫁出去,把她軟禁在家斷絕與外界聯絡。 

外婆聽到這消息,十分著急。一天,她得知王家主人都外出了,便決定隻身前往王家營救。她擺出大氣的模樣支派傭人打開王淑如的房門,將之帶出來;立刻趕往渡頭,準備乘船投奔在南京的五妹家。 

在渡頭等船開航時,王家等知消息也追趕過來搶人。外婆只得央求船扶提早開船,情急之下,跪下並告以苦情。 

在外婆不斷求告下,船伕也很有義氣,及時開船,讓王家人在岸上揮拳頓足。 

這位王淑如平日對外婆並不友善,外婆是熱心腸的人,也完全是顧全她是二姐的女兒才冒險相救。王某到南京後,住在五姨爹家,初時對外婆還有感念之情,後因外婆多次管她用錢的事,她就跟外婆反目成仇,對外婆嗤之以鼻的輕視。 

在台灣時還曾誑訛外婆的錢,兇狠狠的一直沒還。 

這便是老是愛做傻事的外婆。 

 

 

外婆生了五個孩子,但三個都得熱病夭折,只留下舅舅和母親兩個孩子。 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D%AB%E4%BA%9E%E5%A4%AB孫亞夫 

 

 http://memory.ncl.edu.tw/tm_2007/hypage.cgi?HYPAGE=all_detail.htm&subject_type=tools&did_id=8&project_id=news&xml_id=0000173846

http://dava.ncl.edu.tw/MetadataInfo.aspx?funtype=0&id=102153&PlayType=2&BLID=102153     九十大壽 
圖片:http://www.cnavista.com.tw/shop/stores_app/Browse_Item_Details.asp?Store_Id=103&Shopper_Id=74173121&page_id=23&Cat_id=&IndexNo=19721125014700 

http://tupian.hudong.com/a1_04_32_01300000244077122647329089686_jpg.html 

http://sharound.lotour.com/x/20091130/n407980.shtml 

http://www.cnavista.com.tw/shop/stores_app/Browse_Item_Details.asp?store_id=103&Shopper_Id=74173121&page_id=23&Cat_id=&IndexNo=19601217008700&path1=&sno=196012170087000005L%2EJPG&p=1中央社 

記得外婆每天都要做課:燒香,跪拜,唸經.心經與摩訶薩是記憶中最深的經文. 

http://www.centurynews.com.tw/product_280475.html南京毘盧寺 
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5707497.htm 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1%A9%E8%AF%83%E8%90%A8%E5%9F%B5摩訶薩埵
http://www.glotus.com.tw/chinese/magazine/index.php/2009-08-28-07-43-21/582-2009-08-27-06-19-26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culture/48omlq3.html  石鼓圖片及文

http://gogohsu.blogspot.tw/2009/06/blog-post.html

http://gogohsu.blogspot.tw/2009/06/blog-post.html

http://sucai.redocn.com/jianzhu_7408069.html

https://www.tripadvisor.com/LocationPhotoDirectLink-g679670-d4178491-i295889175-Shigu_Academy-Hengyang_Hunan.html

http://sucai.redocn.com/jianzhu_7408069.html

110r0002927rq036n1s3.jp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142-1a.jpg
beijinghutongshiguhongmen_7408069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rise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